我国现已全面进入汛期,这一时期容易引发洪涝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。了解如何科学防汛以及在遇到灾害时如何自救非常重要。
洪水来临时,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流、沿海地带及低洼区域。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在连续暴雨或大暴雨时需特别小心。洪水到来前的一些迹象包括溪水突然变浑浊、流速加快、水位上升;远处传来类似火车轰鸣的水声;动植物行为异常等。应准备好手电筒、口哨、镜子、打火机和色彩鲜艳的衣服等信号物品以备不时之需。
当洪水来袭时,如果时间允许,应按照预定路线有序向高地转移。若来不及撤离,则可暂时爬到屋顶、大树或高墙上等待救援。被洪水围困时,尽量利用船只、木排或其他漂浮物进行水上转移。有通信条件的情况下,应及时联系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情况请求援助;无通信手段时,可通过制造烟火、挥舞鲜艳衣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。
城市内涝也是汛期常见问题之一。连续降雨或强降雨天气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。面对这种情况,首先要注意接收气象和水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。地势较低的地方如小区、商场、车库等要提前采取防护措施。出行时避开低洼地区,远离用电设施,发现高压线塔或电线杆倾斜立即远离。家中积水时,记得切断电源和燃气阀。开车经过积水路段时,除非熟悉路况,否则不要冒险涉水。车内也应准备应急锤等工具以便紧急情况下破窗逃生。
泥石流是另一种由连续降雨特别是特大暴雨引起的自然灾害,其特点是突发性强、影响范围广且破坏力巨大。泥石流发生前可能观察到河水断流或流量突增并夹带大量杂物;山体出现裂缝、鼓包或物体倾斜;山谷中听到沙沙声或震动感。遭遇泥石流时,切勿沿沟道跑动,而应迅速向两侧山坡移动。避免上树躲避,寻找树木密集区作为避难所。同时,不要选择土层厚实或堆积物多的地方,而是往地质坚硬不易被冲毁的岩石地带转移。
掌握上述知识有助于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,保护自身安全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