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分子诊断技术持续迭代,靶向高通量测序(tNGS)正逐步成为结核鉴定与耐药分析的重要手段。凭借检测通量高、覆盖靶点广、报告周期短等优势,尤其适用于混合感染、耐药分析等复杂病例中的精准鉴定与治疗指导。
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未被彻底遏制的背景下,我国耐药结核病负担尤为突出。根据《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》,我国耐多药/利福平耐药结核(MDR/RR-TB)患者估算达2.9万人,位居全球第四;其中48.6%的患者未被及时确诊,确诊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也仅为51%,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(64%)。耐药结核病的高传染性、低治愈率和高治疗成本,已成为我国结核防控体系中的核心难题。
面对这一挑战,《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(2024–2030)》提出,到2030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检测率需达到≥95%。更快速、灵敏、靶点全面的分子诊断手段,正从“技术储备”走向“临床主流”。此次迪安诊断(300244)全面升级分枝杆菌tNGS 2.0,在病原识别广度、耐药基因覆盖、临床适配能力等方面实现系统性突破,助力提升耐药结核病诊断效率,为结核终结目标注入坚实科技动能。
分枝杆菌tNGS 2.0病原检测范围
tNGS临床价值持续被验证
助力破解结核诊断与耐药识别难题
作为当前最具前景的病原识别与耐药检测技术之一,tNGS正不断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与专家共识的认可,尤其在疑难、复杂结核病例中的诊断优势逐步凸显。其多靶点、快周转的技术特性,已在肺结核、肺外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(NTM)感染等场景中展现出广泛适用性。
2023年发布的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枝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》指出,tNGS适用于病原学阴性的疑似肺结核、肺外结核和NTM病的快速诊断与耐药突变分析;
2024年WHO最新版结核病诊断指南中,明确推荐tNGS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及药物耐药检测,并强调其在耐药管理中的重要性;
2024年发布的《靶向高通量测序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与实践专家共识》也提出,tNGS可用于呼吸道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及耐药位点检测,有助于优化临床用药策略。
从技术共识到全球指南,tNGS正加速融入结核病诊疗全流程,为推动病原学诊断“从能检到快检、从定性到定量、从病原到靶点”转变提供有力支撑。
迪安诊断分枝杆菌tNGS 2.0
在精准与广谱中再进阶
为更好地应对临床中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“鉴别难、耐药复杂、解读慢”等问题,迪安诊断分枝杆菌tNGS 2.0此次升级围绕病原识别范围、耐药突变靶点覆盖与临床解读能力三大维度深度优化,进一步提升其在复杂感染场景下的诊断能力与决策支持价值。
病原识别谱系扩展:
精准鉴定,覆盖91种目标微生物
本次升级在分枝杆菌病原的种/亚型分辨率与覆盖范围上实现系统性增强。
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亚型识别能力增强:支持人型、牛型、非洲型及卡介苗株等4种关键亚型的精准鉴定,满足分型监测与疫源地溯源需求;
非结核分枝杆菌(NTM)扩展至45种:涵盖MAC(鸟-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)、MABC(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)等临床常见高发亚型,并新增麻风分枝杆菌,提升对皮肤及外周神经感染的识别能力;
肺部复杂病原谱优化:剔除低临床相关性靶标,新增豚鼠耳炎诺卡菌、卡他莫拉菌等更具临床价值的病原,更贴合真实感染谱。
耐药突变靶点扩展:
靶点更全,关联更准
依照WHO结核耐药突变名录第二版全面升级产品耐药位点,耐药基因与突变类型的覆盖广度与临床实用性同步提升。
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:靶向覆盖18种抗结核药物所对应的23个耐药基因,识别范围涵盖314种已知耐药相关突变,位点覆盖度达98%以上,精准支撑利福平、异烟肼、氟喹诺酮类、贝达喹啉等核心药物的耐药识别;
NTM耐药检测拓展:新增对3类主要NTM治疗药物(大环内酯类、氨基糖苷类、利福平)相关的4个耐药基因检测,全面覆盖19种常见耐药突变,助力临床实现“早识别、快干预”的诊疗目标。
构建全流程诊疗方案
推动结核精准诊疗体系建设
围绕结核病的早期筛查、病原确诊、耐药识别与疗效监测等核心环节,迪安诊断依托多元技术平台,持续推进分级适配、靶点明确、流程优化的全链路诊疗体系构建。目前已形成覆盖病原学检测—分子诊断—治疗干预监测的产品矩阵,广泛适配基层至三甲医院及各级疾控机构的多样化防控需求。
迪安诊断结核病诊疗流程及对应的检测技术
展望未来,迪安诊断将继续聚焦结核诊疗三大核心领域——筛查提效、耐药精准识别、疗效动态监测,不断迭代检测技术、优化整体解决方案,加速实现“从可疑到确诊,从诊断到治愈”的全流程提速,积极赋能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战略,助力“健康中国2030”目标加速实现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